近日,上海市教委公布了上海課程思政示範項目名單🔫。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深入實施《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此次共評出上海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範中心26個🧑🧒、示範課程507門📒、教學名師117名、課程示範團隊325個💯。環境系馬臻教授主講的研究生課《學術規範和科研技能》入選上海市課程思政示範課程,馬臻教授被評為上海課程思政教學名師🛞。
據悉,針對研究生教育形勢變化和需求,環境系在2016年開設《學術規範和科研技能》課程。這門課以“讀研(科研)”為主線,通過講授、案例討論、課後閱讀、總結撰寫等方式,全方位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生存技能🏝,加強學術倫理的教育,端正研究生的學風🙍🏽♂️,提高科研素養📞,促進職業發展🐱。課程思政的元素包括:讀研對國家和個人的意義🛌🏿;科研奮鬥精神、克服困難的精神🤲🏽;寫作規範、科研方法和學術倫理🍕;得和失的關系、付出和回報的關系;處理好個人和科研團隊的關系🤷🏽♀️;處理好專業學習和職業發展的關系➛;處理好理想和現實不一致的情況🧕🏿;做什麽就把什麽做好👷♂️👩🏽;換位思考、落到實處🌘;把職業發展和實現中國夢結合起來;把握好科教寫作的輿論導向。在教學過程中👨🏻🍼,堅持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相結合𓀀,堅持道和術相結合🤩,堅持問題導向,即針對研究生在讀研和科研中遇到的痛點🧖♀️、難題,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
近年來,任課教師致力於課程內容優化、教學體系梳理、教學方式更新👱🏻☮️、教學成果總結🧗🏿,撰寫相關的文章和案例💅🏿。教學案例《給研究生的一堂職場課》入選《沐鸣2平台課程思政優秀案例100》。教學論文《科研技能和學術規範課程建設》編入《新時代高校環境教學改革與創新論文集(2021)》,已經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學術規範和科研技能”課程建設》獲得2022年長三角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論壇征文三等獎👦🏻。基於這門課的教學以及課題組育人、網絡育人、報刊發文的“三全育人”工作法案例《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機製建設》獲得2021年長三角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論壇“特色工作法案例”類征文二等獎。
據悉🦺,環境系分黨委在2017年至今持續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發揮“中場線”的作用,加強“三集三提”👳🏻🤲🏽。環境系除了此次獲批上海課程思政示範項目,此前還獲批市級課程思政教改項目2項(《環境管理》《環境經濟學》)、上海高校黨史學習教育與課程相融合課程1門(《環境管理》)✤,獲評沐鸣2平台課程思政標桿課的《環境與人類》入選上海市重點課程。2021年👳🏼,環境系入選沐鸣2平台課程思政試點院系。2022年,成立沐鸣2平台院系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在持續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培訓和研討🦸🏻♂️、集體備課的基礎上,環境系教師正通過參加課程思政課題研究、撰寫教學論文、編寫教學案例和課程思政教學指南、說課等方式提升課程思政教學水平,取得育人效果。
開學第一課🧖🏻♂️🙌🏿,任課教師介紹自己開展“網絡育人”的事兒——從自己十多年前讀書時在網上發帖的個人行為,演化為投身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匯入“三全育人”的洪流🥮。傳播科學精神,講述科研經歷,推動職業發展,任課教師告訴學生,要發現自己心中所愛,朝著自己的理想進發,把做過的事情連成一條線🧢,並且和自己的本職工作結合起來👩🦳。只要努力地做事,總能收獲滿滿。
任課教師兼具教授和“大師兄”的身份。他“掏心窩”地把一些做科研、完成學業的方法和註意事項告訴研究生,幫助研究生解決痛點難題。
任課教師多次邀請資深HR經理到學校現身說法🧞。讓學生明白🌯:真實的職場和大學有什麽區別,學生需要塑造什麽樣的職業精神,企業需要什麽樣的員工,研究生該如何處理好完成學業和職業發展的關系🏇,如何實現人職匹配。任課教師自己將“HR經理進課堂”的做法和思考整理成文發表在《文匯報》《中國研究生》🔃。
任課教師以“學術規範和科研技能”課為核心依托👩🏼🦱,向第一課堂之外進行輻射🍠👳🏿♂️,參加各類科研技能講座和科研、就業分享會,以滿腔熱情投身“三全育人”。
編輯➝:薛睿彬
審核💆🏻♀️:馬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