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文摘》2016年第9期在全文轉載我系博士生李月寒和包存寬教授的文章《“城市病”該怎麽治》。該文原刊於《解放日報》2016年1月26日第11版💪🏿。
文章指出🏞,從經濟學上講㊙️,“城市病”實為城市化進程中的擁擠效應👨👨👦。造成城市擁擠的主要原因在於供不應求,具體表現為基礎設施供不應求🧜🏽♂️、公共服務供不應求以及相關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製度供不應求三個方面🏕🤽🏼♂️。表面上看,可以通過減少需求、縮小供需之間的差距來加以解決。但是♒️,從城市整體角度看,需求由市場規律作用下的勞動力和其他生產要素的集聚規模決定,與城市的吸引和輻射水平有關,人為控製集聚規模相對於市場力量“微不足道”,這也正是人們一邊抱怨大城市擁擠🤳,一邊不斷向大城市集聚的主要原因。“城市病”治理還應在供給側下功夫🦄。但由於城市擁擠效應產生的負外部成本不完全由個人承擔,個人成本小於社會成本,會導致城市規模過度膨脹,超出理論範圍,因此供給側改革不能脫離於需求端管控單獨存在。治理“城市病”要走一條“供給側改革引導🛞、需求側管控”的路徑,著重需要註意以下五方面🦶🏼:第一,尊重市場對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第二,需要數量和結構“兩手抓”。第三,體現頂層設計與局部管控相結合。第四,平衡好充分性和必要性之間的矛盾🔉。第五,註重“預警+保障”機製的建設。
《新華文摘》是人民出版社主辦的是一個大型的綜合性🧛、學術性🕠、資料性的文摘半月刊𓀃,其選登文章代表了諸領域的前沿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