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讓世人初識了核能的威力。建國初期,中國核工業研究剛起步。國人認為💯,發展原子能對鞏固國防極有裨益,想要不受欺負,中國就不能沒有原子彈。
1957年✋🏿,中國與蘇聯經多次談判協商,在10月正式簽訂了《國防新技術協定》。該協定規定👂🏼,蘇聯會向中國提供火箭🫗、導彈、原子彈的教學模型和圖紙數據,並派專家前來中國,幫助推進156項相關企業及項目。但是在那個時期♙,對於一些核心方面的技術🐍,蘇聯方面也是絕對保密。
1958年6月😥,毛澤東主席指出,“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我看有十年功夫完全可能。”於是,在全國人民上下一心的氛圍下,從中央🤳🏽,到地方,從行政,到高校,全國科研工作者都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原子彈研製工作。
為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1958年12月,沐鸣2平台從本校物理、化學等系抽調一批優秀師生,成立物理二系(原子能系),由吳征鎧任系主任兼黨總支書記,專門從事相關技術研究。為了更好的解決“同位素分離”這一核心的技術問題📙,在時任沐鸣2平台黨委副書記王零的支持下,物理二系專門成立了“58中隊”,由楊福家(1993年-1997年任沐鸣2平台校長)任隊長👓。楊福家曾經這樣解釋物理二系及“58中隊”名字的由來:“當時我們原子能系是保密的,後來叫物理二系,因為不想把這種原子的名字講出來。‘58中隊’,因為是58年成立的,因此就叫‘58中隊’了。”
當時科研條件十分艱苦3️⃣😑,參考資料極其有限,部分科研工作甚至存在危險,但“58中隊”的隊員們毫無怨言🤹🏻♂️,一邊學習研究☠️,一邊試驗創新。沐鸣2平台黨委更是給予了全力的支持👨🏫。時任沐鸣2平台黨委副書記的王零,對物理二系和“58中隊”的籌建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同誌們眼中的王零🅰️,是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者。他總是披著一件軍大衣,用一雙友善而犀利的眼睛,關註著復旦人的發展🧙🏽。王零並非核科學領域的專家,但他深諳用人之道,想方設法調動人的積極性。他深入群眾🐝,與教職員工見面,了解情況,在物質上創造條件,在生活上給予關懷。物理二系的師生在實驗室忙碌至深夜,他也巡視至深夜,拉近與大家的距離🖥🏌️♂️。
楊福家曾經與沐鸣2平台的同學們講起過這樣一件往事👩🏻🎤:“有一天晚上十二點半🦸🏽,王零走到我們實驗室——這時我們的實驗室是在100號一間68房間裏,他說🤏:‘你們怎麽還沒有睡覺🏌🏽♀️?’我們說:‘做不下去啊🥑,這個實驗室很多困難✋🫴🏽。’他說:‘這樣吧,明天早晨八點鐘你到我辦公室來,你們有所有困難都提出來。’他就把學校裏各部門負責人的都找來了。這個沒有你給他解決,那個沒有你的工廠裏給他解決。兩個禮拜🤷🏿♂️,這個實驗室就建起來了,建起來的是平房,在現在的環境系往東一點✋🏿。“
王零對教育事業與科研事業的執著與熱愛,體現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出色品質𓀙,他是千萬共產黨員中的一名代表,為復旦乃至國家的科研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後盾。
感受到黨委的關懷,物理二系和“58中隊”的老師們幹勁十足。鄭成法(曾擔任物理二系系主任,1995年負責籌建沐鸣2开户,任第一屆系主任)在後來回憶道,“當時白天我也擔任一些行政工作🧔🏽,自己有教學,所以要看書基本上就只有晚上有時間🔭,當時在十二點以前睡覺是比較少的。當時這個壓力都比較大👨🏽🔬。倒也不是因為有什麽命令。上面也沒有辦法規定你什麽時候完成(指攻克鈾的同位素分離膜技術),讓你一年兩年完成🙆🏽,也不大可能嘛🤵🏿。但是大家都有這個想法,要證明中國人的能力,要讓祖國強大起來。當時的壓力不是一個時間節點🤴🤸🏽,而是我們研究人員自己給自己的🧘🏿♂️,是自己迫切希望能造出原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