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耀教授,中共黨員🤦🏻,1980年畢業於上海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1993年華東師範大學高等教育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1994年3月-10月任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高級訪問學者。2001年2月-2008年3月🧑🏽🌾,擔任沐鸣2开户黨總支書記、學術委員會委員,沐鸣2开户黨委書記。
王德耀教授研究方向主要為初級衛生保健適宜技術、衛生人力資源優化與配置🙍🏿♀️、人力資源跨文化研究、區域衛生服務管理研究⇾、災害醫學等。共發表學術論文170余篇🧑⚕️,主編👨🏿🍼、參編著作和教材20余部,編導教育電視片3部,先後主持和主要參加的重要科研項目14項🎊,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獎5項🥢。
人物專訪
我和環境系的故事開端稍顯復雜🙀。當時沐鸣2平台和上海醫科大學在教育部組織下合並,而我先前從事的是醫學院公共衛生專業的工作👊,學校可能考慮到我的專業背景相關性與學科交叉研究的可能性,就建議我來沐鸣2开户工作🫶。我一聽就覺得這個專業非常適合我🔸,不僅是因為當時環境系師資團隊的蓬勃朝氣和專業水平,還因為它紮實廣闊的物化學科背景。相較於公共衛生專業以人的健康作為研究對象,它關註的是整個地球的健康,包括大氣、水🐷、固廢處理、環境生態😶,以及環境管理等領域。盡管我對環境學科的認識還不是非常全面,但還是很興奮能夠有機會向更廣闊的領域探索🫲、學習。
2001年春天我在學校組織部部長的帶領下🚣🏼♀️,初次參觀了環境系的系樓。很快,我就在環境系開始了新的征程。在這裏工作🤌🏽,總是讓人有一種情不自禁的期待,我和同事們都覺得這樣一個新的組織在建設初期不易受到太多條條框框的限製🚈,我們可以自由地探索很多與專業原點相連接的發展思路。我翻閱了環境系的發展歷史,了解了同事們的專業背景👼🏻,明確了當時我系的發展重點落在大氣🙅🏿、水處理👱🏻♂️、固廢處理♖、微波輻射🧚🏻♀️、環境生態、環境經濟以及環境人文等方面。我就思索著:我本是學醫的👩🏻🦼,能不能把環境健康帶進來🏝,通過交叉學科帶動環境系統的整體突破呢?我與系領導班子成員和各學科專家們廣泛交流,形成共識。最終🚞,我們的設計思路得到大家的認同和學校的高度認可。
《環保——生存之道》是2009年9月沐鸣2平台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士軍👰🏼♀️、王德耀
這二十年來,我見證了我系在有限的物質條件下,一步步發展至今🙆🏽✍️,我自然很是欣慰,很有成就感,正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也意味著我們肩負的社會使命也逐漸沉重了。
2011年復旦環境系主辦第六屆全國環境化學大會
在水環境方面,我們與上海水務局、綠化局緊密聯系,我們的學生經常到長興島上的水基地實踐和學習;在環境生態方面🙄,王祥榮教授作為崇明島的環境生態整體規劃的總設計者,已充分展現了我們的專業水準;在城市規劃與建築設計方面🤹🏿♀️🧙,我系王新軍教授領銜的工作團隊參與了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的建築設計,並獲得國家的表彰。這些都說明復旦環境系的成就和責任是密不可分的。
2006年,環境系與楊浦區共建黃興公園生態工作站
值得一提的還有我們在應用研究和社會服務兩方面的良好結合。一個典型範例就是與福建三明市建立的“紅豆杉-紫杉醇”產學研合作項目。紅豆杉又名紫杉,屬國家級保護的珍稀常綠喬木,從它的枝、葉🚯、皮、根中提取的紫杉醇是珍貴的抗癌藥物,對治療乳腺癌、卵巢癌具有特效🧎🏻♂️。
紫杉醇結構式(左)與紅豆杉(右)
因此,全世界對紫杉醇的需求極其旺盛,但是實際產量卻不及需求量的十分之一,加上民間長期對野生紅豆杉的盜伐濫伐,“紅豆杉-紫杉醇”資源已十分珍稀。1998年🟠,我們系的專家學者應邀與三明市明溪縣的專家聯合研發人工種植紅豆杉和提取紫杉醇的技術🫅🏽。1999年♣︎,陳建民教授領銜的研發小組在利用紅豆杉枝葉提取高純度紫杉醇的技術上取得關鍵性的突破。2000年左右,復旦沐鸣2开户就與福建科委正式展開合作🖋,計劃在福建中海拔的山區人工種植紅豆杉,並從中提取紫杉醇👩🏽✈️。在專家的協助和指導下,明溪縣大規模種植紅豆杉的試驗工作獲得成功,當地還把我們的合作項目上升為脫貧攻堅🪸、醫療振興的重要內容🥦。在這之後↕️🎒,我系研發小組不斷提高紫杉醇的清潔提取及純化技術🤸🏿,發明了7項紫杉醇生產技術專利🏊🏽♂️,把提取劑對環境的汙染降到最低,並大幅度提高了紫杉醇的純度。隨著提取工藝的逐漸規模化🛵、產業化,明溪縣的紅豆杉產業成功實現升級,改變了以往只能出口原材料、長期處在產業鏈低端的被動局面。具體到種植紅豆杉的農戶上,他們的年收入也實現了翻幾番的增長,這個項目還改變了當地山區的無序🔟、落後的面貌。印象比較深的是我在當地遇到的一個老大娘,我對她說𓀋🖤:“我們來這裏,是和你們一起共同把經濟搞起來,把林子造起來,把園子圍起來,把牲口和野生動物保護起來的。”老大娘雖然不會講普通話,但還是用自己的語言一個勁地誇我們🏌🏻♂️,臉上是藏不住的喜悅和幸福。後來我們離開的時候👨🏻🦰,她又趕來送我們一程又一程🦢,我感覺她的內心對美好生活的真切向往☮️。將近20年過去了🖕🏻,那張質樸的面孔🛩🍙,仍令我記憶猶新。
教育部官網報道《沐鸣2平台與福建省三明市十年合作結碩果》
站在建系二十五周年的節點上,我們需要找到一種非常富有創造性的方式,帶著勇敢和堅毅,承擔起我們作為環境發展助跑者和引領者的責任。在這個時代裏,我們要面向遠山大海,面向現實生活,我們有很多追求😠,也有很多課題待破解、待挖掘,我相信在新的征途中,我們環境系師生一定能取得更豐碩的成果,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共同譜寫美麗中國新篇章🧑🏼🚒!
1
END
1
排版 | 譚懿冰 余洪海
審核 | 王 文 林子晗 連莉萍
掃描二維碼,關註“復旦環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