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正
特聘教授/博導
Tel: 13482591073
Email🎙:zzhenghj@fudan.edu.cn
研究方向:流域汙染控製
教育簡歷
1978-1982年👨🏻🍳,南京大學學習;
工作簡歷
1982年-1984年💆🏽,白求恩醫科大學工作👨🏽🏫,助教👍;
1984年-1998年,江蘇省農科院,助研至研究員🌂;
1998年-1999年,美國邁阿密大學汙染控製實驗室,高級訪問學者
1999-2009年 南京大學,其中1999-2004年任南京大學環境工程系主任🤟🏽,2004-2008年任南京大學環境學院院長🤜;
2009年至今👨🏿🎨👷♂️,沐鸣2平台特聘教授,沐鸣2平台流域汙染控製研究中心主任
2003-2013年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
2008-2013年 國家水重大科技專項湖泊主題專家組成員
2015-現在 全國循環經濟工程實驗室主任
博士生導師/方向
流域汙染控製與生態修復:
村落(包括鄉鎮)汙水處理技術;公園式低汙染水深度處理技術;農業與農村固廢綜合處理技術;清流水網流域汙染控製技術。
代表作1. 復合塔式生物濾池
本技術適合於相對集中的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可用於農村生活汙水連片治理👱🏿♂️。
為應對農村人多地少的問題,復合塔式生物濾池通過向空中發展🟩,構建三層結構,且三個單元的串聯結構強化了好氧-厭氧-單元間跌落充氧多次循環重復,汙水在各單元內部垂直流動🗺,大大提高汙染物的去除效果🍜。通過汙水處理系統內動物(蚯蚓)-微生物-植物-土壤-填料的功能👖、協同效果,及其對農村生活汙水中汙染物去除作用的機理⏯,有效解決了汙水處理中充氧問題、反硝化階段碳源補充問題👃🏿、濾池內填料與土壤板結問題、汙泥消化問題、有機物降解礦化等關鍵性技術難題,出水水質穩定達到《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的一級A標準,許多時候甚至達到地表水Ⅳ類水至Ⅱ類水標準(詳見列表)。該項技術被太湖水專項專家組評為“十一五國家水專項太湖項目”五項標誌性成果之一。
單位 | 日期 | 采樣 | CODcr | NH3-N | TN | TP |
一級A標準 | 2002 | 50 | 8(5) | 15 | 0.5 | |
地表Ⅳ標準 | 2002 | 30 | 1.50 | 1.5 | 0.3 | |
日本技術1 | 080709 | 進水 | 224 | 29.90 | 32.1 | 3.26 |
出水 | 32 | 4.19 | 7.2 | 0.59 | ||
日本技術2 | 080709 | 進水 | 157 | 20.80 | 25.1 | 7.80 |
出水 | 41 | 6.73 | 9.2 | 0.67 | ||
復合塔式生物濾池 | 東濾池080709 | 進水 | 44 | 10.51 | 12.70 | 1.36 |
出水 | 15 | 0.22 | 0.57 | 0.11 | ||
西濾池080709 | 進水 | 184 | 23.60 | 26.10 | 2.36 | |
出水 | 7 | 0.40 | 0.74 | 0.34 | ||
毛細管滲濾溝 | 080709 | 進水 | 155 | 35.10 | 38.10 | 3.90 |
出水 | 3 | 0.22 | 0.57 | 0.12 |
註:監測結果由太倉市環保局監測提供
部分工程照片
代表作2.清流水網流域汙染控製技術
“十五”期間承擔的“863”項目🏅、“十一五”期間承擔的“國家水專項太湖項目”中👉🏻🚶➡️,以及“十二五”項目中,系統研究、開發了流域內面源汙染來源特征及控製技術1️⃣,從流域層面對流域內汙染物總體控製。主要通過以河流為基礎,秉持流水不腐的理念🦘,首先將溝、河、渠、塘等聯通成類似“血管”的水網水系◾️,增強流域的納汙凈化能力👱🏿♀️,提高流域環境承載力🌵。再集成農村生活汙水處理技術👨🏿🔧🌤、農村固體廢棄物處理技術和地表低汙染水深度處理技術,並借助各種生物👙、生態處理技術的集成🌅,整合物理高性能環境過濾材料和環境生物技術生物手段,經過農村生活汙水處理技術、農村固體廢棄物處理技術、地表低汙染水深度處理技術,以及濕地生態系統等多種自然生態處理途徑,全面實現流域汙染綜合整治,並進行規模化的工程示範。
諸多工程應用表明🤸🏼♀️,出水水質穩定達到了汙染物排放一級A標準,部分可穩定達到地表水Ⅳ類水標準🧰,一些甚至達到了地表水Ⅲ類水標準‼️🧖🏻♂️。實現了對農村流域水汙染問題的全方位⟹、立體化整體系統治理🧑🏽⚖️。
清流水網概念圖
部分主要成績🏌🏼♂️、工程案例:
主持十五太湖863面源汙染控製的農村生活汙水課題,在江蘇無錫建成了全國最早之一的千戶規模(1700戶)的農村生活汙水處理連片工程。作為主要完成人獲得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主持十一五國家水重大科技專項太湖項目的“復合汙染型河流武進港小流域汙染控製技術研究與工程示範”課題🚤,創紀錄地在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武進港流域將兩側沿岸的33個村莊一萬三千多戶農村居民的生活汙水全部建了工程進行處理。
十一五期間在江蘇省太倉市建成了覆蓋40個村莊約3.5萬戶居民的日處理約4600噸生活汙水的工程,初步建成了流域面積約40km2的清流水網🧚🏿♂️。其中大部分生活汙水處理出水水質直接達到了地表水的標準,從而不再增加環境汙染壓力🤹👩🏻🔧,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各類媒體包括“新聞聯播”均曾多次報導,受到國內外各界的好評👤🏺。
十一五、十二五在河南駐馬店市建設了覆蓋50個自然村的生活汙水處理工程。
貴陽東門河是飲用水源地百花湖上遊的一條黑臭河流,十二五期間我們利用多項專利技術對該小流域進行了工程治理。在不調水不清淤的條件下,主要是因地製宜合理將河道、河岸🫰、河中小島及部分岸上空間集成利用,建成了核心區約為10多萬平米的生態公園。河流下遊出水水質連續8年保持在III類水和II類水之間🪡👩🏿🚒。現在已建設成展示生態文明的市民公園。
復旦團隊重點參與支持(共建“東臺•復旦濱海濕地聯合創新研究中心”)的濕地項目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在2019年7月5日第四十三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填補了我國濱海濕地類型遺產空白,成為全球第二塊潮間帶濕地遺產。東臺沿海灘塗濕地為該世界遺產重要組成部分,總面積占其中3/5左右。
長春伊通河南南段項目總標底34億競標獲勝,包括主幹河道長約14公裏,12條枝杈河道,流域面積約100平方公裏🧔🏽♀️,包含17處黑臭水體。首先我們組織隊伍進行了長時間的徹底的調查,弄清楚流域範圍的總體汙染情況和汙染的來源,然後將前面所述的技術思想整合成一個總的體系來進行處理方案設計🌵。將總任務適當分解成任務單元,靈活地針對任務內容進行技術組合;基於每個任務單元的處理效果,組合計算出各枝杈河道和各水體的處理效果🙋🏼♂️;最後估算出總處理效果👢。再反推進行方案的改進優化⇢,並考慮經濟成本等因素。如此幾個回合👨🏿🍼👗,經過科學認真的調查、一些關鍵的技術應用效果的現場試驗、最終方案合成。
榮譽與獎勵👨🔬🫒:
1. 江蘇省首屆中青年科技獎(1990)
2. 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996)
3. 江蘇省“333人才工程”國家級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1997)
4.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2)
5. 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95)
6.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6)
7. 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6)
8. 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2014)
9.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科學技術獎(2014)
10. 上海市育才獎(2014)
11. 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個人獎(2017)
12. 中國發明協會發明創業獎(2018)
13. 科學中國人(2018)年度人物(2019)
14. 日內瓦國際發明金獎(2021)
本科生課程:
水汙染與控製, 環境與人類
研究生課程🔊🆒:
面源汙染控製
部分主持的項目:
A類:國家自然基金
基於輻照技術抑製越冬期藍藻復蘇的機理研究等,共4項
B類💪🏿👩🏼🚀:國家重大專項等
1. 國家“十五863”太湖項目之面源汙染控製課題和鎮江項目之濱江濕地生態修復等兩項
2. 國家水重大科技專項“十一五”太湖入湖河流及流域汙染控製與生態修復🐝、“十二五”滇池湖灣水體內負荷控製和生態修復和“十三五”太湖過水性湖蕩區水生植物群落構建與維持技術等課題3項
C類🧖🏻♀️:國際合作
1.中國波蘭合作🤹,難降解化學物質的物理處理技術
2.英國皇家學會項目👧,面源汙染控製的優化戰略與技術
3.臥龍湖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濕地保護項目(中法合作,法開署資助)
D類:橫向合作
1.貴州飲用水源地上遊河流生態濕地建設項目
2.長江下遊深水航道植物原生態修復
3.黃(渤)海沿海灘塗濕地世界遺產研究保護
E類💸:捐贈
1.上市公司雅本化學捐贈2000萬元(2017)
2.上海雍善文化傳媒捐贈2000萬元(2019)
代表性專著:
主持翻譯《環境工程標準手冊》✝️,科學出版社🚛,2003年.
主持編著《環境工程學》,科學出版社🐫,2004年.
專利:
共獲得發明專利100余項
論文:
共發表SCI論文約200篇
部分代表性論文:
Qi Li, Peng Gu, Chen Zhang, Xin Luo, Hao Zhang, Jibiao Zhang, Zheng Zheng. Combined toxic effects of anatoxin-a and microcystin-LR on submerged macrophytes and biofilms. Journal of Hazarous Materials. 2020, 389: 122053.
Qixuan Song, Suzhen Huang, Li Xu, Ning Wang, Zhongda Hu, Xingzhang Luo, Zheng Zheng. Synthesis of magnetite/lanthanum hydroxide composite and magnetite/aluminum hydroxide composite for removal of phosphat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0, 723: 137838.
Qi Li, Peng Gu, Hao Zhang, Xin Luo, Jibiao Zhang, Zheng Zheng. Response of submerged macrophytes and leaf biofilms to the decline phase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 Antioxidant response, ultrastructure, microbial properties, and potential mechanism.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0, 699: 134325.
Xiyan Ji, Huimin Li, Jibiao Zhang, Hexige Saiyin, Zheng Zheng. The collaborative effect of Chlorella vulgaris-Bacillus licheniformis consortia on the treatment of municipal water. Journal of Hazarous Materials. 2019, 365: 483-493.
Mengqi Jiang, Yanping Zhou, Xin Cao, Xiyan Ji, Weizhen Zhang, Wei Huang, Jibiao Zhang, Zheng Zheng. The concentration thresholds establishment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extracellular substrate-to-biomass ratio on cyanobacterial growth kinetic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9, 662:307-312.
Wei Zhao, Zheng Zheng, Junlei Zhang, Saint-Fort Roger, Xingzhang Luo. Evaluation of the use of eucalyptus to control algae bloom and improve water quality.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9, 667:412-418.
Ni, ZJ; Qin, HF; Kang, SF; Bai, JR; Wang, ZL; Li, YG; Zheng, Z; Li, X. Effect of graphitic carbon modification on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Fe@SiO2-GC catalysts for forming lower olefins via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18,516:16-22.
Xiong, JY; Zheng, Z; Yang, XY; Dai, XD; Zhou, T; He, J; Luo, XZ. Recovery of NH3-N from mature leachate via negative pressure steam-stripping pretreatment and its benefits on MBR systems: A pilot scale study.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8,203:918-925.
Bai, JR; Yin, CC; Xu, HY; Chen, G; Ni, ZJ; Wang, ZL; Li, YG; Kang, SF; Zheng, Z; Li, X. Facile urea-assisted precursor pre-treatment to fabricate porous g-C3N4 nanosheets for remarkably enhanced visible-light-driven hydrogen evolution.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18,532:280-286.
Huang, KX; Luo, XZ; Zheng, Z. Application of a combined approach including contamination indexe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nd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models in levels, distribution and sources study of metals in soils in Northern China. Plos One. 2018,13(2).
Xiong, J; Zheng, Z; Yang, XY; He, J; Luo, XZ; Gao B. Mature landfill leachate treatment by the MBBR inoculated with biocarriers from a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8,119:304-310.
Yang, XY; Liu, Q; Luo, XZ; Zheng, Z. Spatial Regression and Prediction of Water Quality in a Watershed with Complex Pollution Sources. Scientific Reports. 2017,7.
Cao, X; Wang, YQ; He, J; Luo, XZ; Zheng, Z. Phosphorus mobility among sediments, water and cyanobacteria enhanced by cyanobacteria blooms in eutrophic lake dianchi.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6,219:580-587.
Zheng, Z; Gao, JQ; Ma, Z; Wang, ZF; Yang, XY; Luo, XZ; Jacquet, T; Fu, GT. Urban flooding in China: main cause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Hydrological Processes. 2016,30(7):1149-1152.
Cao, X; Li, YX; Jiang, XY; Zhou, PG; Zhang, JB; Zheng, Z. Treatment of artificial secondary effluent for effective nitrogen removal using a combination of corncob carbon source and bamboo charcoal filter. 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 2016,115:164-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