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下午,環境系舉行2023年秋季學期第二次教學沙龍。研究生課程思政標桿課的任課教師陳瑩教授🫐、李洪靜副教授分別介紹課程情況🤏🏻🙇🏿♂️。環境系教指委成員、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成員共10人參加會議。
在開場白部分🫑,環境系副系主任馬臻說🌿,環境系今年獲批研究生課程思政標桿課3門,應發揮課程思政標桿課的引領示範作用。已經入選的校級課程思政標桿課要持續提高教學水平、優化教學設計,其他課程的任課教師也要多思考教學🧣、多參加交流🧑🏻⚖️,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在分享環節👨🏻🦰,陳瑩介紹了“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和全球變化”研究生課的建設☝️。
在簡介了課程內容、課程特色、教學目標之後,她梳理了課程思政方向、課程思政內容🤠、具體的教學案例,並講解了“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即充分使用微信群、問卷星🫷、手機等,加強互動式教學。這門課獲批沐鸣2平台2022年研究生課程思政項目🖌,並在2023年入選沐鸣2平台首批研究生課程思政標桿課🤹🏽。
參加沙龍的老師針對成績評定方式、班級與小組的組成人數、小組討論的組織形式☃️、課程的教學效果評價、課程的後續建設等話題展開討論。
李洪靜介紹了“水處理理論與設計”研究生課的建設。該課程以“學”為中心🧚🏻♀️,培養具有“復旦範兒(底氣足🪼、能力強、站位高)”的研究生。任課教師采用“啟發互動式”教學方法🤾🏻🧖🏼♀️,用環保領域榜樣的例子鼓舞學生🚍,還采用“體驗式場景”教學模式,受到研究生的歡迎。課程教學案例“繪製新時代中國的水處理設計藍圖”入選《沐鸣2平台課程思政優秀教學案例100》。課程獲批沐鸣2平台2022年研究生課程思政項目,並在2023年入選沐鸣2平台首批研究生課程思政標桿課程。
參加沙龍的老師針對報告的內容組織、修讀學生的組成、課程評價🤌🏼、師生課堂互動、學生學習成效等展開討論。
馬臻對兩位老師的報告展開點評,並簡要介紹了自己申報市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的經驗🧚🏽,指出需要加強平時的梳理和積累🔼。
與會教師逐一介紹了自己講授的課程以及承擔的課程思政研究課題,並提出今後的工作設想。
環境系教學沙龍是教師探討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研究🧑🏿💻🧔🏻♀️、教學難點的常態化設置🕤,也是落實“三集三提”的重要載體🧲。今後🛍️🫱,教學沙龍還將圍繞課程思政、教材撰寫、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野外實習等專題持續開展。
供稿:教學科研學科辦公室
編輯:李博海
審核🧵:馬臻